9月20日,光山縣羅陳鄉(xiāng)張樓村青龍河合作社社員駕駛收割機搶收水稻。謝萬柏 攝
9月16日,方城縣博望鎮(zhèn)李良莊村的2000畝葡萄園區(qū)里,種植戶羅靜在直播銷售自家種植的妮娜皇后葡萄。她探索遮陽傘罩果、新法嫁接、反光膜轉色等新技術,生產的有機葡萄網(wǎng)購價每公斤70—80元,入園采摘每公斤60元,比其他品種高出5倍以上。李善喜 李征 攝
9月16日,澠池縣仁村鄉(xiāng)北坻塢村村民杜希文在采收谷穗。“坻塢米糧川,小米似仙丹。”坻塢一帶四面環(huán)山,地質特異,晝夜溫差大,非常適合谷物生長,是“仰韶小米”的主產地。許金安 王凱銳 攝
9月16日,寧陵縣石橋鎮(zhèn)石橋村梨農楊忠海看著成熟的金頂謝花酥梨喜上心頭。眼下,該縣22萬畝高效生態(tài)酥梨喜獲豐收,吸引全國各地商家前來收購,不出家門就賣了個好價錢。呂忠箱 宋漢超 攝
9月16日,靈寶市五畝鄉(xiāng)坡頭村果農薛彥波在采摘蘋果。據(jù)了解,該鄉(xiāng)果品種植面積2萬畝,蘋果年產量突破6000萬公斤,產值2.5億元。許金安 謝小濤 攝
9月16日,柘城縣浦東街道王集社區(qū)的晾曬場上,椒農在晾曬辣椒,紅彤彤的辣椒如紅毯般鋪滿地面。近年來,柘城辣椒年交易量已突破150萬噸,交易額達200億元,出口創(chuàng)匯3億元,品牌價值突破62億元,全縣有20余萬人活躍在辣椒產業(yè)鏈上。張超 攝
9月13日,扶溝縣柴崗鄉(xiāng)塔灣村村民王鳳菊(左)和技術員對玉米進行測產。她今年選用小棒子良種,采取密植方法,測算畝均產量達900多公斤。谷志方 攝
9月17日,澠池縣南村鄉(xiāng)利津旭慧石榴專業(yè)合作社社員張志文在采摘成熟的石榴。王家臣 攝
9月18日,在光山縣磚橋鎮(zhèn)李崗村昌盛合作社芡實種植基地,農民陳勇謀喜收芡實。謝萬柏 攝
9月20日,柘城縣牛城鄉(xiāng)傳賀獼猴桃種植園里,花嫂子直播團隊的成員將鏡頭對準垂掛枝頭的徐香獼猴桃,熱情地向網(wǎng)友展示果實品相、介紹生態(tài)種植細節(jié)。張超 攝
9月16日,杞縣城郊鄉(xiāng)農民徐紅英在田間收獲花生。劉銀忠 攝
金風送爽,年豐時稔。中原大地五谷豐登,瓜果飄香,奏響了獻給新時代最渾厚、最喜悅的豐收樂章。
在這片用汗水浸潤的沃土上,綿延無際的農田繪就了金秋最美的畫卷。黃河兩岸,萬畝良田翻滾著金色的稻浪,籽粒飽滿的玉米挺立如兵,與遠處火紅的辣椒、翠綠的甘藍交織成一片斑斕的豐收錦緞。
豫西蘋果紅滿了枝頭,豫東的葡萄如瑪瑙般掛滿藤架,石榴咧開了嘴,露出晶瑩的果實。田間地頭,農機轟鳴,收割著沉甸甸的希望。鄉(xiāng)親們的臉上,綻放著最淳樸、最燦爛的笑容。這是對一年辛勤勞作最好的犒賞,是“中原糧倉”最堅實的底氣,也是端穩(wěn)“中國飯碗”最動人的河南貢獻。
讓我們透過這些豐收的畫面,共同感受這彌漫在空氣中的香甜,致敬每一位辛勤的耕耘者,分享這份屬于整個秋天的榮光與喜悅。
責編:董莉